.:.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谁是人民,谁不是,完全取决于政治需要,所谓人民,根本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划线、被改写的符号
--> 本頁主題: 谁是人民,谁不是,完全取决于政治需要,所谓人民,根本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划线、被改写的符号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独行不二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537
威望:523 點
金錢:20524 USD
貢獻:493 點
註冊:2011-08-02


谁是人民,谁不是,完全取决于政治需要,所谓人民,根本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划线、被改写的符号



从小我们都被教导过一句话: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课本里写过,标语里喊过,影视剧里也反复强调。听起来没毛病,甚至很热血,好像历史上的一切进步,都是人民肩并肩共同推出来的。久而久之,这句话就成了不容置疑的真理。
可问题在于,这句话真有那么正确吗?谁是人民?他们真的能决定历史吗?那些死在饥荒里的农民,那些在战乱中毫无选择的老百姓,他们也算历史的主人吗?还是说,他们只是被抽象成一个漂亮的符号,被塞进一个早就写好的叙事剧本?
如果追问下去,你会发现现在人民嘴里的所谓人民史观,并不是在解释历史,而是在制造幻觉。
第一个幻觉,就是人民这个词被塑造成一个天然整体。好像有一个庞大、统一、永远正确的人民群体,一直在推动历史前进。可真实的情况是,人民似乎从来不是一个稳定的群体,而是随时可以被重写的标签。
谁是人民,谁不是,完全取决于政治需要。
十年动乱里面的遭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那时候的口号很响亮,人民造反有理。这句话听上去像是把权力交给了群众,仿佛终于让人民自己当历史的主人。
但实际情况呢?
谁是人民,谁是敌人,根本不是客观事实决定的,而是政治决定的。
今天你可以是革命群众,明天就可能成了走资派。同一个人,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从人民变成敌人,再从敌人变成人民。这说明所谓人民,根本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划线、被改写的符号。
如果我们去看当时的个人经历,会觉得尤其讽刺。很多人昨天还举着人民的旗号去批斗别人,转眼间自己就成了被批斗的对象。他们当然也是人民,但口号在那时候已经不承认他们了。他们的生命和声音,都被那个抽象的人民彻底吞没。
这种逻辑不仅出现在那个时代。
上山下乡运动同样如此。
那时的宣传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听上去是人民群众主动锻炼自己。
结果呢?无数年轻人背井离乡,被迫去到陌生的乡村,在贫困和劳累里消耗掉青春。对个体来说,这是命运的被迫牺牲,可在叙事里,他们只是人民锻炼自己的一部分。
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应该认识到人民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天然整体,而是随时可以被重写的符号。个体的命运、个体的声音,全部被抹去,换成了一个抽象的人民。你看到的不是人民的历史,而是一个被建构出来的幻觉。
庸俗化的人民史观第二个幻觉,还有一种把历史包装成一条必然走向光明直线的简单说法。
人民史观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句话听起来很提气,好像只要人民站出来,哪怕一时失败,最后一定就能赢。
可历史真是这么走的吗?
先看太平天国。
教科书里的版本很熟悉:
这是农民起义的巅峰,反抗封建统治的壮丽史诗。洪秀全喊出天下一家,看上去比任何皇帝都要先进。可现实呢?
太平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江南经济一片废墟。所谓的平均田产,根本没能落实,反而是内部争权夺利,腐败横行。清军残暴镇压,但太平天国自己同样是一部高压的统治机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数千万人死于战火、饥荒和瘟疫。
如果历史真有必然的进步逻辑,太平天国应该是农民翻身的开端。可真实的后果,是更惨烈的苦难。人民没有迎来解放,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死去。所谓人民胜利,在纸面上成立,在现实里却是一场灾难。把这样一段历史称作进步,只能说明叙事的需要,而不是事实的真相。
辛亥革命也是一样。口号说得好听人民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这句话豪迈无比,好像全国百姓一夜觉醒,齐心协力把清朝赶下台。
可真实情况呢?起义爆发在武昌新军,主导者是少数军官和革命党人。大多数百姓根本没弄清楚这场革命的目标是什么,很多人只是旁观者。清朝垮台的原因,更多是财政崩溃、军制瓦解、地方督抚各自独立。换句话说,这是精英合谋与制度溃败的结果,而不是全民觉醒。
更讽刺的是,帝制虽然被推翻了,但随之而来的不是民主与光明,而是军阀混战。普通人没有迎来解放,只是换了一个更混乱的世界。
可在叙事里,这一切都能被一句历史进步了轻描淡写地带过。
失败和混乱被遮蔽,牺牲和苦难被忽略,只留下必然的胜利。
这就是庸俗化的人民史观,把所谓偶然说成必然,把灾难包装成进步。太平天国的尸横遍野,辛亥之后的乱世不堪,都被历史叙事抹去,只留下一个浪漫的胜利幻象。
可历史本来没有固定的方向,它本质上充满失败、倒退和混乱。硬要把它讲成一条必然的光明之路,只能说明这是无知的自己在欺骗自己。
那么为什么这个名词总被挂在嘴上呢,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就是人民经常被当成合法性的借口。
现实中谁能自称代表人民,谁就能站在正义的一边。于是,人民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块招牌,随时可以被举起来。
五四运动就是例子。
我们熟悉的说法是:五四是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这句话我们太熟悉了,几乎成了教科书的标准答案。可如果回到一九一九年,当时上街的主要是北京的学生,他们打出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和市民的参与,确实存在,但规模有限,而且更多是被动卷入。
对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五四不过是北方几个城市的风波,谈不上是全国性的人民运动。但在后来的叙事里,五四必须被写成人民觉醒的里程碑。
因为只有这样,它才拥有合法性,才能成为历史必然进步的环节。
五四的例子也深刻的说明了一个逻辑:人民常常不是参与者,而是被动员的符号。精英想要推动改革,就说自己代表人民;学生要抗议,就说自己是人民的先锋。
真正的人民个体在哪里?他们要么沉默,要么冷漠,要么只是围观。但在叙事里,他们都被写成了人民的意志。
三个问题串起来,就能看清所谓的人民史观为什么会让人产生错觉。
第一,它把人民建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个体的差异和矛盾全被消解。第二,它制造出历史必然进步的幻觉,失败和灾难都能被包装成人民的胜利。第三,它把人民当成合法性的工具,任何行动只要贴上人民这样的标签,就天然获得正义。
这三条逻辑合在一起,本质上不是让我们更理解历史,而是让我们更远离历史。它掩盖了真实,制造了幻觉。它让我们相信自己在读人民的历史,实际上我们读到的只是关于人民的叙事。
如果想真正理解历史,就必须走出这种虚假的幻觉。
很多人以为,否定人民史观,就是否定唯物史观。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真正的唯物史观,从来不是一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它的核心不在于浪漫的口号,而在于冷静的分析:历史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制度与经济的演变,是社会结构与环境条件的互动。人民当然重要,但他们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主体,而是这些结构性矛盾的承载者。
如果我们回到马克思自己,他绝不会满足于一句空洞口号。
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的就是资本的运动规律。他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里分析阶级斗争时,说得清清楚楚:
所谓人民,其实是不同阶级、不同群体的拼凑,利益分裂、立场冲突,不能被简化成一个声音。可在后来的叙事里,这些复杂性全被抹掉,只剩下一句口号。这不是唯物史观的胜利,而是它的庸俗化。
布罗代尔
的研究,给了我们另一种理解历史的钥匙。
他把历史拆成三个层次:地理环境的缓慢变化,经济和社会的中期循环,政治与战争的短期事件。他提醒我们,真正推动历史的绝对不是单一的群体意志,而是这些层次叠加的结构性力量。人民的行动当然存在,但往往是被这些结构裹挟和限制的。
比如太平天国,如果用布罗代尔的年鉴视角来看,就不会浪漫化成农民觉醒,而是会看到:人口的快速膨胀,土地的不足,财政的困境,宗教信仰的传播,这些长期与中期的因素叠加,才导致了最后的爆发。洪秀全和他的人民大军,不过是短时期历史结构里的变量。没有这些结构性条件,单凭所谓人民意志,什么都不会发生。
真正的唯物史观和布罗代尔的方法论,在一点上是一致的:
拒绝幻觉,承认复杂。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布罗代尔强调长时段与多层次的结构。两者都反对那种把历史写成直线、写成口号的做法。
所以,在结尾,我还是要很尖锐的指出,所谓的人民史观问题不在于人民,而在于对人民的神化。真正的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人民的作用,但它不会把人民抽象成一个完美整体,而是放在生产、制度、环境的网络中去理解。
真正的历史写作,不是去喊口号,而是去追问: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制度如何崩塌?环境如何制约?在这些条件下,不同群体的人民是如何被动员、如何分裂、如何沉默?
这才是更成熟的历史观:
不是浪漫化的人民神话,而是冷静的结构分析。布罗代尔提醒我们,历史要放在长时段里看,唯物史观提醒我们,历史要从物质条件出发去解释。
两者结合,才可能走出幻觉,看清历史的真实面貌。
真正的唯物史观,绝对不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是人民的命运,被结构塑造,被制度裹挟,他们的行动是条件的产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承认人民的存在,又避免把他们浪漫化成虚假的主体。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历史,从口号的幻觉里,拯救回来



赞(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20 21:10 樓主 引用 | 發表評論
小鸡初飞


級別:天使 ( 14 )
精華:5
發帖:187931
威望:194961 點
金錢:1987436563 USD
貢獻:1778601 點
註冊:2011-12-12
認證: 博彩區資深老幹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国家,
------------------------
J
TOP Posted: 09-20 21:14 #1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快速回帖 頂端
內容
HTML 代碼不可用

使用簽名
Wind Code自動轉換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