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九一八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张少帅晚年接受采访时说九一八事变,他是以不抵抗为抵抗,就是准备将事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他说以前日本人也闹过摩擦,当时也都是这样应付过去的。如今奉军人才凋零,郭鬼子造反死了,杨宇霆被自己毙了,老派、士官派们一个个敢怒不敢言,跟自己未必是一条心。中东路事件,自己实在是打不过苏联人,吃了大亏,而日本人比苏联人更厉害,要打,那就肯定更是惨败。
少帅是有自己的情报系统的,他私底下出钱支持了日本某党派参与日本议会、首相的竞选,希望在日本政界有自己的代理人,以了解日本政界的动态。而日本政府是反对军方对中国东北动武的,并且军方高层也反对对中国东北用兵。文官集团还是觉得日本应该遵守九国公约,不要走向战争,出兵东北,等于日本吞下一颗定时炸弹,迟早会把日本炸得粉身碎骨。可日本政府管不了军队,军队只听命于天皇,不听命于政府。外国人的错觉是日本政府可以约束军队,少帅也这样认为,这是国际惯例,但日本却是例外的。
还有,日本军队有所谓“下克上”的传统,就是中下级军官违抗上级命令,自作主张,自行其是。这次九一八事变就是关东军的石原莞尔等几个参谋发起的。但最后得到了天皇的认可。这又是一个外国人难以理解的例外。
论实力,东北军肯定打不过日军,少帅自己非常清楚。而日本政府和军方高层又不同意对中国东北动用武力,外国人都认为按常理军队应该听政府的,下级军官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少帅有了这些信息,当然就觉得日军挑起摩擦,忍忍就过去了,如果抵抗,双方真的打起来,事态扩大,吃亏的还是自己。他没想到日军这次是和东北满人及其他反奉的势力里应外合,要把自己赶出东北,他判断错了,以不抵抗为抵抗的策略当然也错了。但说他不抵抗就是要卖国,这也是冤枉他了,他是力不如人,当然也按国际惯例判断错误,没想到日本是个例外。
国人骂他是“不抵抗将军”没错,事实就是没有抵抗。他说自己是以不抵抗为抵抗也没说错。东北是他的老家,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了,东北丢失,作为东北军的当家人,他的损失最大,国仇家恨,他应该是最想抗日的。
赞(4)
|